前 言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不同于南欧的艳阳和文静复兴的绚烂,东欧代表着波西米亚的浪漫不羁,沿着伏尔塔瓦河到多瑙河,跟伴随卡夫卡、莫扎特、克里姆特、米兰•昆德拉那些大师们的脚印,漫步在查理大桥或者链子桥上,落日余晖,慢品一杯咖啡,伴着悠扬的小提琴,谱一曲东行漫记。
这片热土于我而言,熟知程度不亚于我们的左手搭右手。我在这个地球上,除去我们的家乡,最知道的地方不外乎就是东欧和俄罗斯。我不只一次前往东欧,前往巴尔干。然而每一次它都能给到我新的惊喜,惊喜在于落日晚霞,惊喜在于华灯初上,惊喜在于烤猪肘上滋滋的热油....


行摄东欧
这次东欧拍摄的主要器材:
1.主机身:Canon5D4
2.广角镜头:CanonEF16-35mmf/2.8LIIUSM
3.中焦镜头:CanonEF24-70mmf/2.8LIIUSM
4.长焦镜头:CanonEF70-200mmf/4LISUSM
5.无人机:DJIMAVIC人工智能R
6.手机拍摄:AppleiPhone8
7.三脚架及云台:Gitzo1544T+SunwayfotoPro
8.滤镜系统:NisiV5支架系统+ND8(3档减光)+ND1000(10档减光)
这次拍摄的片子,通过后期调色,做的调子都是色彩浓郁、亮度偏暗的风格。由于在我心目中,东欧就是如此的一个地方——它有丰富的风光和建筑,但又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这种感觉青春活力的糖水片没办法体现。后期也是情绪的表达,这就是我的东欧。












东欧小知识
▼地形
东欧区域地貌比较单一,以东欧平原为主,奥地利山区湖区较多。
▼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国内性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天。
▼着装建议
可以参考当地温度和个人体质携带衣物。
1)春秋天前往建议携带风衣、外套、冲锋衣三件套等保暖衣服。如果是体质较为怕冷,建议可以备个薄羽绒在行李中。
2)夏天建议携带短袖短裤长裙等衣物,与防晒衣、纱巾等防晒用具。
3)冬天建议携带羽绒衣、毛衣等保暖性衣物前往。
▼时差
夏令时:东欧与中国的时差为-6小时
冬令时:东欧与中国的时差为-7小时
(夏令时:从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到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夏令时比正常时间加一小时。)
▼语言
全程基本语言为捷克语、德语、匈牙利语,英语基本可用,不需要太过担忧。(三国中奥地利英文普及率最高,捷克最低)
▼现金货币
捷克-克朗,奥地利-欧元,匈牙利-福林。其中捷克克朗和福林在国内银行没办法直接兑换,可以在国内换取好欧元,然后到当地换取货币。
1欧元=7.8011人民币1人民币=0.1282欧元
1捷克克朗=0.3067人民币1人民币=3.2603捷克克朗
1匈牙利福林=0.02504人民币1人民币=39.983匈牙利福林
▼刷卡和取现
东欧刷卡环境非常成熟,基本消费都可以刷卡。但需要VISA或Mastercard卡面,银联在欧洲基本不适用。建议携带VISA或Mastercard卡面的全币种信用卡,汇率比双币种的好。可以咨询各大银行。
▼用电
当地电压220V,频率50Hz。插座为两孔圆形欧标插座,需携带转换插头。
▼互联网
当地酒店一般都提供Wi-Fi等上网设施。国内出租的移动WIFI基本均可用,出租前和出租企业提前确认。
▼电话
欧洲通信运营商较多,通信和流量套餐类型也不少,可以提前在淘宝上购买。(搜索:欧洲电话卡)
国内移动联通电信在当地也可用,出国首要条件前开通国际长途和漫游,具体资费请询运营商。


千塔之城——布拉格
年少模样时的一曲《布拉格广场》,让多少我的同龄人对这个东欧的古老都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真的站在布拉格广场的时候,才了解这里真的有人跳着舞旋转,但广场上并没许愿池。
清晨的布拉格城堡,春末的阳光温顺拂过闪闪发亮的古老台阶。广场上成群的鸽子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极目远眺是连绵起伏的红色尖尖屋顶,与身后城堡山相映成趣。耳边传来悠扬的教堂钟声.....
我眼中的布拉格,最让人难忘就是他的日落和日出。无论是清晨无人的查理大桥还是傍晚躲悠闲的钟塔,从不一样的角度领会布拉格让人惊叹的美。还记得当阳光从东方升起,背对着城堡面朝布拉格老城,一座座高塔化成剪影,我才首次理解,何为“千塔之城”。建筑就是风景,风景就是建筑,无论从什么观景台看到的布拉格都非常美。我能想到的一个城市所有有趣的东西在布拉格都能找到:教堂、城堡、超华丽的图书馆、雕塑、绘画、美食、歌剧、杂耍.....
而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而言,它的吸引力更是致命的!我从未见过一个城市可以把这样多的风格堆砌在一块而又不显杂乱,反而相得益彰。这次特意选在夏至近日后前往,基本赶上了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出早、天黑晚,拍摄固然劳累,长期的日出日落时间,给创作留下了更多的时间和容错率,很好出片!!
































红顶海洋——克鲁姆洛夫(CK小镇)
若说起奥地利最有名的小镇,哈尔施塔特势必是得票率最高的了。那样捷克呢,捷克也是个小镇林立的国度,而此间最有名的,无外乎就是CK小镇——克鲁姆洛夫了。
整个小镇建在山谷上,城外是一条护城河,所有些风格一致但又有各自的特征,错落有致,橙红色的屋顶很漂亮。当你从每个地方走到高处俯视到蜿蜒曲折的伏尔塔瓦河边一群红顶房子时,那时候的心情真的就像是穿越回了中世纪一般。
不少人对它保有非议,说它游人太多,我只想说这是粗鄙的人对它最大的误解,声名远播的同时一直会伴有反对的声音。CK的正确打开方法,肯定是在傍晚,大型的旅游团撤出将来,一个安静的、本真的小镇就展露在你面前,你可以找个Bar喝酒,也可以去桥上等小镇亮灯,那种安静的感觉,才是你爱上它的原因。记住,必须要住在里头!














音乐故乡——萨尔茨堡
这座小城出了不少名人,包含莫扎特、希特勒、写《一个陌生女性的来信》的茨威格曾居住这里。走街串巷看见的都是名大家常常流连的百年咖啡店,香味悠扬。处处都有大型雕刻,件件都是名家稀世之作。这里是欧洲艺术的发源地,步步叫人叹为观止。
是我的萨尔茨堡,与音乐有关的那部分,只有夜幕即将来临时,响彻大教堂广场的萨克斯风,这辈子都没办法抹去。和这个城市有莫名的眼缘,或许由于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样子,或许是那和煦的春风、柔和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悠闲的城市环境恰如其分地撩拨了内心。
















德国山水秘境——国王湖
在说国王湖之前,非常想聊聊离它近期的那个小镇——贝希特斯加登。不知是知名度太低,还是大家对它太不知道,总之这是一个大伙都异常喜欢的小镇,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惊呆了。东欧是个大平原,高山不多,而在这里能直接看到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见到雪山,真的是在大家出人预料的,所以喜出望外也是应该。


南德第一风景线——国王湖,只有在晴天的时候,湖水的绿才会美的心旷神怡!
大家去的时候是上午,阴天。有一段时间正好有太阳,湖水经过光的折射变得异常清澈。后来坐上船去湖的深处,还有薄薄一层雾气,感觉很仙。但船开回来的时候就没太阳了,天色阴沉,湖水颜色就没之前好看了。
山水共存的美是很难形容的,德国的标志性景点,像极了新疆的喀纳斯,但就是人少,终于了解了很多的游客对景致破坏有多紧急。湖水、山崖棒极了,小号手的曲子非常是动听,在红顶教堂旁吃完烤鱼,湖边的小树林转转爽极了!
















东欧明信片——哈尔施塔特
静谧得可以用肉眼看见清澈的湖面上袅袅的云烟,是所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安详得好似白发老叟在湖边家门口的草坪上躺椅晒太阳,是所谓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哈尔施塔特在萨尔茨堡到维也纳的必经的道路上,很美的小镇,但也很小,两个小时就能把小镇完完全全溜达好几遍~不过和CK一个道理,想要看到这个小镇最平静的样子,在里面留宿一晚是需要的啦~
不过要做好心理筹备哦,哈尔施塔特镇内基本都是民宿,房间各异,而且基本都是大床房。第二就是,里头的房间,很贵!很贵!很贵!很贵!肉痛的那种贵!
哈尔施塔特最出名的就是那个【明信片机位】,好多人都见过这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不少人说起哈尔施塔特不了解是哪儿,一看照片就了解是什么地方了。这个机位很合适拍摄亮灯和日出,日落的话因为太阳从背后的山先落下去,镇子是第一个黑掉的,所以就不是非常适合了。
















音乐之城——维也纳
说句实话,全程下来,维也纳是我最不感冒的一座城市。毕竟我是一个摄影师,而维也纳这座城其实并没什么可拍的素材。论城市的特质,它完全不如布拉格抑或布达佩斯突出。这座城市感觉就是非常低调,平平的,建筑整整齐齐,反而让我有一种仿佛回到圣彼得堡的错觉。在海外的摄影网站上翻找维也纳的照片,也基本没特定角度的图,大多还是一些街头人文片。
我这次跑去纳旭市场扫了一圈,就愉快地去购物了~既然不可以拍照,就好好享受这座休闲的城市吧~~~




















欧洲最年轻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是欧洲最年轻的都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两个国家将来,它才一跃而成一国首都。
布拉迪斯拉发更多的意义是可以打卡一个新的国家,毕竟大家也只不过去那儿吃了个中饭。不过城市里那些有趣的雕像,还是很值得你去寻觅一波的。








双子之城——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是“小巴黎”,欧洲被叫做“小巴黎”的城市不少,布达佩斯应该是最棒的那一座。
时间指向下午5点钟,要不是在路上遇上了赛车,我想大家还能提前至少40分钟抵达。入城的汽车排起了长龙,大家停滞在布达佩斯无数座身形巨大的桥梁中的一座,我感慨着多瑙河在布达佩斯流域的宽度比我想象中要壮观很多,因此过去入梦的建筑物,也比想象中宏伟了至少一倍。
橙色的电车从头顶呼啸而过,念不懂的匈牙利文字路牌,沉淀了年代感的华丽铁桥,匆忙的行人,热闹的河道。布达佩斯在刚开始十几分钟之内给予我的印象并不悠闲,大家成为了匆忙城市中匆忙路过的一份子,与每个猛然变化的红绿灯较量着运势。
假如有一天我要为布达佩斯专门办一个影展,题目我都已经想好,就叫《布达佩斯的日与夜》。这座城市的白昼与黑夜,实在是太不同了。布达佩斯的夜景,东欧第一!不服憋着!










假如说本次布达佩斯,甚至整个东欧的全部旅程之中让我评选“我最喜欢的建筑”,那样哪个也别和国会大厦争锋。这座建筑高仿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国会大厦,在其盛名之下,很难不生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但有用着自己独特的相貌来博得大家的赞叹。这是座内外行都能赏析得来的巨大建筑,尽管巨大,却仍然拥有禁得起推敲的各种细节。哪种建筑才配得上布达佩斯如此的城市?这里就是答案。






写在最后
正如我开头所说,东欧之于我,如左手搭右手般熟知。
在布拉格拍一千次红顶。
在维也纳一个人听场歌剧。
在布达佩斯看日夜流动。
你是我仲夏夜的风,风一样的梦。
我已经模糊了首次踏足东欧时的小心翼翼,
但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间呢?
想来也不会太远。
山高路远,江湖再见。

